|
警示语: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剂 型:
片剂
品 名: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
通 用 名: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
作用类别:
规 格:
40mg:12.5mg*14片
单 位:
盒
生产产商:
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120083
品牌名称:
产 地:
指导零售价:
元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和红色双层片
- ★成份
-
每片含替米沙坦40mg和氢氯噻嗪12.5mg
- ★适应症
-
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 ★贮藏
-
密封、密闭,遮光,室温
- ★用法用量
-
成人:对于单用替米沙坦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成人患者,应给予1次/日,饮水送服,餐前或餐后服用。建议在改用复合制剂之前,应对复合制剂中2种成分分别进行剂量滴定。在病情适合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将替米沙坦单药治疗直接转换为复合制剂。对于使用替米沙坦80mg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可给予本复方制剂(80/12.5mg)治疗。肾功能损伤用药: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参见注意事项)。肝功能损伤用药:对于伴有轻至中度肝功能损伤的患者,给药剂量不应超过40/12.5mg,1次/日。对于伴有重度肝功能损伤的患者,不应使用美嘉素治疗。对于伴有肝功能损伤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参见注意事项)。
- ★不良反应
-
1.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副作用较为常见。2.高糖血症。3.高尿酸血症。4.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但较为少见。5.血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亦少见。6.其他,如胆囊炎、胰腺炎、性功能减退、光敏感、色觉障碍等,但较罕见。7.腹泻和血管性水肿。大多为轻微的和暂时的,一般不需停止治疗。其发生与剂量无相关性。
- ★有效期
-
36个月
- ★禁忌
-
对美嘉素活性成分或任何赋形剂过敏;1.对其他磺胺衍生物过敏(因为氢氯噻嗪是一种磺胺衍生物);2.妊娠期第二个3个月.第三个3个月以及哺乳期(见4.6部分,妊娠与哺乳);3.胆汁郁积性疾病以及胆道梗阻性疾病;4.重度肝功能损伤;5.重度肾功能损伤(肌酐清除率
- 注意事项
-
1.运动员慎用。
2.肝功能损伤:对于伴有胆汁郁积性疾病、胆道梗阻性疾病以及严重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应使用本品(见【禁忌】),这是因为替米沙坦大部分经胆汁排泄。预期上述患者的替米沙坦肝脏清除率将降低。
3.伴有肝功能损伤以及进展性肝脏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本品,这是因为电解质和液体平衡的轻度改变即可能诱发肝昏迷。尚无本品用于肝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经验。
4.肾血管性高血压:对于患有双侧肾动脉狭窄或者孤立功能肾患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使用可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时发生严重低血压以及肾功能损伤的危险性将增加。
5.肾功能损伤和肾移植:
(1)伴有重度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不应使用本品进行治疗(见【禁忌】)。
(2)尚无新近进行肾移植的患者使用本品的相关经验。
(3)在轻至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中使用本品的经验也很少,因此,建议使用本品期间定期监测血钾、血肌酐及血尿酸浓度。
(4)伴有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使用本品时可能发生噻嗪类利尿剂相关性氮质血症。
6.血容量不足:对于因接受强力利尿剂治疗、低盐饮食以及腹泻或呕吐而致容量不足和/或低血钠患者,使用本品时有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危险,尤其在首次使用后更易发生。因此在给予本品前应首先纠正上述情况。
7.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其他情况:对于血管紧张度以及肾功能主要依赖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患者(如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或伴有包括肾动脉狭窄在内的潜在肾脏疾病的患者),使用可影响该系统的药物时可引起急性低血压、高氮血症、少尿或罕见急性肾功能衰竭。
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通常对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作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无反应,因此不推荐使用本品治疗。
9.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与其他血管扩张剂相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使用本品时应特别注意。
10.代谢与内分泌效应: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可损伤葡萄糖耐量。因此,糖尿病患者使用本品时需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隐性糖尿病患者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期间可发生显性糖尿病。 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然而,本品中仅含有12.5mg氢氯噻嗪。报告显示,其对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很小或不存在影响。接受噻嗪类利尿剂治疗的部分患者可发生高尿酸血症或痛风。
11.电解质平衡紊乱:与任何接受利尿剂治疗的患者一样,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应以适当的间隔定期检测血清电解质。
包括氢氯噻嗪在内的噻嗪类利尿剂均可引起液体或电解质失衡(包括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以及低氯性碱中毒)。液体或电解质失衡的警示性征象,包括:口干、口渴、无力、昏睡、困倦、坐立不安、肌肉疼痛或痛性痉挛、肌肉疲劳、低血压、少尿、心动过速以及胃肠道紊乱(如恶心或呕吐)(见【不良反应】)。
12.低钾血症
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可发生低钾血症,但伴随使用替米沙坦治疗时可减轻利尿剂引起的低钾血症。伴有肝硬化的患者、使用强力利尿的患者、经口摄入电解质不足的患者以及接受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伴随治疗的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危险性较高(见【药物相互作用】)。
13.高钾血症
相反,由于本品中替米沙坦成份具有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拮抗作用,因此使用本品治疗时可发生高钾血症。在本品治疗期间未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高钾血症,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损伤和/或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保钾利尿剂、钾补充剂或含钾盐替代品与本品合用时应十分小心(见【药物相互作用】)。
14.低钠血症和低氯性碱中毒
无任何证据显示本品可减轻或预防利尿剂引起的低钠血症。氯缺乏一般为轻度,通常无需治疗。
15.高钙血症
不存在已知的钙代谢疾病的情况下,噻嗪类利尿剂可导致尿钙排泄量的降低从而引起间断性的血清钙水平的轻度升高。显著的高钙血症可能是患有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证据。在进行甲状旁腺机能测试之前,应停止使用噻嗪类利尿剂。
16.低镁血症
研究显示,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加尿镁排泄量,从而导致低镁血症(见【药物相互作用】)。
17.山梨醇:所推荐的每日剂量本品(80/12.5mg)中含有338mg山梨醇。因此,遗传性果糖耐受不良的患者不宜服用本品。
种族差异:与所有其他血管紧张素拮抗剂一样,本品在黑人患者中的降压效应低于非黑人种,这可能与黑人高血压人群中的低肾素状态发生率较高有关。
18.其他:和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一样,对于患有缺血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过度降压可以引起心肌梗塞或中风。
19.全身反应:伴有或不伴有过敏史或支气管哮喘史的患者均可发生对氢氯噻嗪的超敏反应,但伴有过敏史或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患者更易于发生。有报告显示,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时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恶化或活动。
- 药物相互作用
-
1.锂:有报告显示,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期间可发生血清锂离子浓度的可逆性升高以及毒性反应。有极少数病例在锂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合用期间也观察到了上述情况。此外,噻嗪类利尿剂可导致锂的肾脏清除率降低,其结果是,当锂与本品合用时发生锂毒性反应的危险性亦相应升高。因此,只有在严格的医学监测下才可合用锂与本品,但不推荐二者合用。如果必需合用,则建议在合用期间监测血清锂离子水平。
2.与钾流失以及低钾血症相关的药物(如其他排钾利尿剂、缓泻药、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两性霉素、甘珀酸、青霉素G钠、水杨酸及其衍生物):如果将这些药物与氢氯噻嗪-替米沙坦复方制剂一起处方给患者,则建议监测其血钾水平。这些药物可增强氢氯噻嗪对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影响(见【注意事项】)。
3.可升高血钾水平或诱发高钾血症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保钾利尿剂、钾补充剂、含钾盐替代品、环孢霉素或其他药物如肝素钠):如果将这些药物与氢氯噻嗪-替米沙坦复方制剂一起处方给患者,则建议监测其血钾水平。基于使用其他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的经验,合用上述药物可导致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升高(见【注意事项】)。
4.受血钾紊乱影响的药物:当本品与受血钾紊乱影响的药物(如洋地黄糖苷、抗心律失常药)以及下列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包括部分抗心律失常药)合用时,建议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及心电图,低钾血症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易感因素。
(1)Ia类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二氢奎尼丁、丙吡胺)。
(2)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乙胺碘呋酮、索他洛尔、多非利特、伊布利特)。
(3)部分抗精神病药(如:甲硫达嗪、氯丙嗪、甲氧异丁嗪、三氟比拉嗪、氰甲丙嗪、硫苯酰胺、舒托必利、氨磺必利、泰必利、匹莫齐特、氟派啶醇、达呱啶醇)。
(4)其他:(如:苄普地尔、西沙比利、二苯马尼、红霉素IV、氯氟菲醇、咪唑斯汀、喷他眯、司帕沙星、特非那定、长春胺IV)。
5.洋地黄糖苷:噻嗪类利尿剂诱发的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可促进洋地黄诱导的心律失常的发生(见【注意事项】)。
6.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替米沙坦可加强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
乙醇、巴比妥类、麻醉药或抗抑郁药:可能会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
巴氯芬、氨磷汀:可能会加强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
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可能需调整降糖药用量(见【注意事项】)。
二甲双胍:应谨慎使用二甲双胍:此时存在因发生与氢氯噻嗪有关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而诱发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
消胆胺和考来替泊树脂: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时可减少氢氯噻嗪的吸收。
非甾体抗炎药:在部分患者中,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降低噻嗪类利尿剂的利尿、利钠及抗高血压效果;在老年患者以及可能存在脱水的患者中,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则存在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因此建议在治疗起始阶段即监测肾功能。
升压胺类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本品可降低升压胺类药物的作用。
非去极化骨骼肌松弛药(如筒箭毒碱):氢氯噻嗪可能增强非去极化肌松剂的作用。
丙磺舒、磺吡酮、别嘌呤醇等痛风治疗药物:由于氢氯噻嗪可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因此合用本品时需调整促尿酸排泄药物的剂量。增加丙磺舒或磺吡酮的用量是必要的。合用噻嗪类利尿剂时可增加别嘌呤醇超敏反应的发生率。
钙盐:噻嗪类利尿剂可减少尿钙排泄,因此可升高血清钙水平。如果必须补充钙剂,则应监测血清钙水平并且对补钙剂量进行相应调整。
β-受体阻断剂及二氮嗪: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强β-受体阻断剂以及二氮嗪的升高血糖作用。
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比哌立登):可通过减少胃肠蠕动和胃排空率而增加噻嗪类利尿剂的生物利用度。
金刚烷胺: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加金刚烷胺不良反应的发生危险。
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喋呤):噻嗪类利尿剂可减少细胞毒药物的肾脏排泄,并增强其骨髓抑制效应。
- 药物过量
-
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进行对症及支持性治疗。根据服用本药的时间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确定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建议的措施包括催吐和/或洗胃。过量时采用活性炭吸附是有效的。应经常监测血清电解质及肌酐水平。一旦发生低血压,应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并迅速补充盐和血容量。 预期替米沙坦过量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和心动过速,也可能发生心动过缓。氢氯噻嗪过量则会出现过度利尿所致的电解质耗竭(低钾血症/低氯血症)和脱水。本药过量的最常见体征和症状为恶心和嗜睡。 低钾血症可导致肌肉痉挛和/或与伴随使用洋地黄糖苷或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相关的重度心律失常。 尚无人类过量使用替米沙坦时的相关资料。血液透析并不能清除替米沙坦。血液透析能在何种程度上清除氢氯噻嗪亦未确定。
- 药理毒理
-
1.以正常血压大鼠和犬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合用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的临床前安全性试验,给药剂量的暴露量与临床有效浓度范围的暴露量相似,未观察到两药分别使用安全性特征以外的情况。所观察到的毒理学结果似乎与人体治疗使用不相关。
2.毒理学所见包括: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血浆肾素活性升高、球旁细胞肥大/增生以及胃粘膜损伤。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临床前试验中已知的毒理学结果。通过口服补充盐分及动物的分组饲养就可以预防/减轻胃损伤。观察到犬的肾小管扩张和萎缩。研究者认为这些发现是由于替米沙坦的药理学活性造成的。
3.无任何证据显示替米沙坦在体外研究中具有诱变性以及相关的致畸活性,亦无证据显示替米沙坦在大鼠和小鼠中具有致癌性。在部分试验模型中进行的氢氯噻嗪研究显示可疑的基因毒性或致癌效应证据。然而,氢氯噻嗪在人体内使用的广泛经验未能显示其可导致新生物发生率增加。
有关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的胎儿毒性潜力可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4.药效学特性
药物治疗学分组:血管紧张素II拮抗剂和利尿剂,ATC编码:C09D A
(1)本品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与一种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这两种成份的复方制剂具有累加的抗高血压效应,与两种成份单独使用相比,复方制剂降压作用更强。在整个治疗剂量范围内,本品每日一次给药可产生有效的平稳的降压作用。
(2)替米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亚型1(AT1)拮抗剂。替米沙坦通过与AT1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II的已知作用是通过与该AT1受体的结合而发挥)的特异性结合位点进行高亲和力结合而取代血管紧张素II。替米沙坦在AT1受体部位未显示出部分激活活性。替米沙坦选择性地与AT1受体结合,且这一结合作用是长效的。替米沙坦与包括AT2以及其他特征较少的AT受体在内的任何其他受体均无亲和力。这些受体的功能尚不明确,由血管紧张素II过度刺激引起的效应也不得而知。使用替米沙坦治疗时血管紧张素II浓度升高,血浆醛固酮水平降低。替米沙坦既不会抑制人体血浆肾素水平,亦不会阻断离子信道。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激肽酶II)无抑制作用,该酶可降低缓激肽水平。因此,预期替米沙坦不会增强缓激肽所介导的不良反应。 给予健康志愿者80mg替米沙坦几乎完全抑制了血管紧张素II所诱发的升压作用。该抑制作用维持24小时以上,在给药后最长至48小时仍可测量到该作用。
(3)在首次给药后,替米沙坦的抗高血压活性在3小时内渐趋显著。通常在开始治疗后4-8周达到最大降压效应,并在长期治疗中维持该最大效应。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替米沙坦的抗高血压效应于给药后稳定持续24小时以上,包括下次给药前的最后4小时。这一点通过测量发生最大效应时的血压值以及紧随下次给药前的血压值得到了证实(在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给予40和80mg替米沙坦时谷/峰比值始终高于80%)。
(4)替米沙坦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而不影响脉率。替米沙坦的抗高血压效应与其他种类抗高血压药物中的代表药物是相似的(这一点在就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阿替洛尔、依那普利、氢氯噻嗪以及赖诺普利的降压作用进行比较的临床试验中已得到证实)。
突然停止替米沙坦治疗时,血压在数天内逐渐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未发现任何反跳性高血压的证据。在直接就抗高血压药物替米沙坦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比较的临床试验中发现,接受替米沙坦治疗患者的干咳发生率显著低于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替米沙坦对于死亡率以及心血管患病率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5)氢氯噻嗪是一种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的抗高血压作用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它可以影响肾小管对电解质的再吸收,并以近似相等的数量直接增加钠和氯的排泄。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可以降低血容量、提高血肾素活性、增加醛固酮分泌,其结果是增加尿液中钾和碳酸氢盐的流失,降低血钾浓度。根据推测在与替米沙坦合用时,可以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逆转与此类利尿剂相关的钾流失。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在服药2小时后出现,利尿作用高峰则出现于服药后4小时,作用持续约6-12小时。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氢氯噻嗪的长期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
(6)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对死亡率和心血管病患病率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 药代动力学
-
吸收: 替米沙坦:口服给药时替米沙坦的最高血药浓度出现在给药后0.5-1.5小时。替米沙坦40mg以及160mg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2%和58%。食物可轻度降低替米沙坦的生物利用度,40mg以及160mg替米沙坦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降低了约6%和19%。空腹或与食物同服替米沙坦时,给药后3小时的血浆药物浓度是相似的。预期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轻度下降不会引起治疗效果的降低。在20-160mg剂量范围内,口服给予替米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随给药剂量增加,血浆浓度(Cmax和AUC)呈高于比例关系的增加。重复给药时血浆替米沙坦未发生显著累积。 氢氯噻嗪:口服给予本药时,在给药后约1.0-3.0小时达到氢氯噻嗪的最高血药浓度。根据氢氯噻嗪的累计肾脏排泄量计算所得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60%。 分布:替米沙坦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结合率>99.5%),主要与白蛋白以及α-1酸性糖蛋白结合。替米沙坦的表观分布容积约为500L,提示存在其他的组织结合。 氢氯噻嗪在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为68%,其表观分布容积为0.83-1.14L/kg。 生物转化与排除: 替米沙坦:静脉注射或口服给予14C标记的替米沙坦时,给药剂量中的绝大多数(>97%)经胆汁的分泌由粪便排除。仅极少部分在尿液中出现。替米沙坦经结合作用代谢并产生具有药理学活性的酰基葡糖苷酸。母体化合物的葡糖苷酸是人体内确认的惟一的代谢产物。给予单次剂量的14C标记的替米沙坦后,其葡糖苷酸含量约占血浆中检测到的放射性的11%。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并未参与替米沙坦的代谢过程。口服给药后的血浆替米沙坦总体清除率>1500mL/min。终末消除半衰期>20小时。 氢氯噻嗪:氢氯噻嗪在人体内不进行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型从尿中清除。服药后48小时内约有60%的口服剂量以原型从尿中排出。肾脏清除率约为250-300mL/min。氢氯噻嗪的终末消除半衰期为10-15小时。
- 儿童用药
-
儿童及青少年用药:本品在儿童以及年龄最高至18岁的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定。
- 老人用药
-
替米沙坦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老年患者与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之间无差别。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妊娠(见【禁忌】):尚无有关在妊娠妇女中使用本品的充足资料。动物试验未显示本品具有致畸效应,但显示胎儿毒性。因此,作为一项预防措施,在妊娠前3个月最好不要使用本品。应在计划妊娠之前采取适宜的替代疗法。 在妊娠期第二个3个月、第三个3个月,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可导致发育中胎儿的损伤甚至死亡,因此,在妊娠期第二个3个月、第三个3个月禁止使用本品。一旦确诊妊娠,应尽快停用本品。 噻嗪类利尿剂可通过胎盘屏障并出现于脐带血中。它们可引起胎儿电解质紊乱并可能出现在成人中发生的其他反应。已有母体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而发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以及胎儿、新生儿黄疸的病例报告。 哺乳(见【禁忌】):由于目前尚不清楚替米沙坦是否经乳汁排泄,因此在哺乳期间禁用本品。噻嗪类利尿剂出现在人乳中并可抑制泌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