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语: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品 名:
安卓 磺达肝癸钠注射液
通 用 名:
磺达肝癸钠注射液
规 格:
0.5ml:2.5mg(2支/盒)
单 位:
支
作用类别:
生产产商:
Aspen Notre Dame de Bondeville
批准文号:
H20181230
品牌名称:
产 地:
★剂 型:
注射剂
指导零售价:
元
- ★成份
-
本品主要成份为磺达肝癸钠。
- ★性状
-
本品为预充式玻璃注射器,内含无色的澄明液体。
- ★适应症
-
本品用于进行下肢重大骨科手术如髋关节骨折、重大膝关节手术或者髋关节置换术等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 ★用法用量
-
接受重大骨科手术的患者 磺达肝癸钠的推荐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手术后皮下注射给药。 假设手术后已经止血,初始剂量应在手术结束6小时后给予。 治疗应持续直至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已减少,通常直至患者起床走动,至少术后5至9天。经验显示:在接受髋关节骨折手术的患者中,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持续至术后9天以上。在这些患者中,应延长预防使用磺达肝癸钠的时间,需再增加24天(见【药理毒理】部分)。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的治疗 磺达肝癸钠的推荐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皮下注射给药。作出诊断后应尽早开始治疗,治疗持续最长为8天,如果不到8天出院则直至出院为止。 如果患者将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应根据当地临床实践,并考虑到患者潜在的出血风险,及距最后一次给予磺达肝癸钠的时间,在术中使用普通肝素(见【注意事项】部分)。应基于临床判断来确定拔除鞘管后再次皮下给予磺达肝癸钠的时间。在主要的UA/NSTEMI临床试验中,再次开始使用磺达肝癸钠治疗均不早于鞘管拔除后2小时。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STEMI) 磺达肝癸钠推荐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磺达肝癸钠首剂应静脉内给药,随后剂量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治疗应在诊断确立后尽早给药,治疗持续最长为8天,如果不到8天出院则直至出院为止。 如果患者将接受非直接PCI术,应根据当地临床实践,并考虑到患者潜在的出血风险,及距最后一次给予磺达肝癸钠的时间,在术中使用普通肝素(见【注意事项】部分)。应基于临床判断来确定拔除鞘管后再次皮下给予磺达肝癸钠的时间。在主要的STEMI临床试验中,再次开始使用磺达肝癸钠治疗均不早于鞘管拔除后3小时。 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那些将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中,如果可能的话,在手术前的24小时内不应该给予横达肝癸钠,可以在手术后48小时再次开始给药。 特殊人群 预防外科手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 在接受重大骨科手术的患者中,年龄≥75岁和/或体重[50kg和/或肾功能损害即肌酐清除率范围为20至50ml/min的患者应严格遵守首次注射磺达肝癸钠的时间。 磺达肝癸钠首剂给药应不早于手术结束后的6小时内。该时间内不应注射给药,除非已经确定止血(见【注意事项】部分)。 肾功能损害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磺达肝癸钠不应该用于肌酐清除率[20ml/min的患者(见【禁忌】部分)。肌酐清除率为20至50ml/min的患者中,给药剂量应减少至1.5mg,每日一次(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部分)。轻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50ml/min)患者不需要减少给药剂量。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和STEMI)的治疗-磺达肝癸钠不应该用于肌酐清除率[20ml/min的患者(见【禁忌】部分)。肌酐清除率]20ml/min的患者不需要减少给药剂量。 肝脏损害-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磺达肝癸钠(见【注意事项】部分)。 儿科患者-由于缺乏安全性和疗效的有关资料,磺达肝癸钠不建议使用于17岁以下的儿童。 给药方法 •皮下给药 磺达肝癸钠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患者取卧位。给药部位应在腹壁左右前外侧位和左右后外侧位交替。为了避免药品的损失,在使用预灌式注射器时,注射前不要排出其中的气泡。注射针的全长应垂直插入由拇指和食指提起的皮肤皱折中,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持皮肤皱折的存在。 •静脉内给药(只有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首剂使用) 静脉内给药应通过现有的静脉内通道直接给予或使用小容量(25或50ml)0.9%生理盐水袋。为了避免药品的损失,在使用预灌式注射器时,注射前不要排出其中的气泡。静脉通道在注射后应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保证所有药品的给予。如果通过小容量输液袋给药,输注时间应在1至2分钟内。 其他的使用、处置指导见【注意事项】部分。
- ★不良反应
-
磺达肝癸钠2.5mg的安全性已经在下列研究中得到过评价: - 3,595例接受下肢重大骨科手术的患者治疗达9天; - 327例接受髋关节骨折手术的患者在初始预防性治疗1周后继续使用3周; - 1407例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治疗达9天; - 425例有血栓栓塞并发症风险的患者接受治疗达14天; - 10,05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接受本品治疗; - 6,036例患者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本品治疗。 用于防治静脉血栓栓塞时,研究者报道的至少可能与磺达肝癸钠有关的不良反应根据发生频率分组如下(很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不常见:≥1/1,000至≤1/100;很少见:≥1/10,000至≤1/1,000;极少见≤1/10,000)以及根据严重程度降低的系统器官分类;这些不良反应应根据外科和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解释。 在其他研究中或上市后的经验中,已经报道了很少见的颅内/脑内以及后腹膜出血的病例。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项目中报道的不良事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所鉴定的不良药物反应是一致的。 出血是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较常报道的事件。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Ⅲ期研究中,使用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治疗达9天时,裁定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2.1%(磺达肝癸钠)和4.1%(依诺肝素);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Ⅲ期研究中,使用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治疗达9天时,根据修订TLMI标准裁定的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1%(磺达肝癸钠)和1.40%(对照药物[普通肝素/安慰剂])。 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Ⅲ期研究中,最常报道的非出血性不良事件(在使用磺达肝癸钠的患者中至少有1%的发生率)为头疼、胸痛和心房颤动。 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Ⅲ期研究中,最常报道的非出血性不良事件(在使用磺达肝癸钠的患者中至少有1%的发生率)为心房颤动、发热、胸痛、头痛、室性心动过速、呕吐和低血压。
- ★禁忌
-
已知对磺达肝癸钠或本品中任何赋形剂成分过敏;具有临床意义的活动性出血;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 ★贮藏
-
不能冷冻贮存。
- ★有效期
-
36个月
- 注意事项
-
本品仅用于皮下注射。不能肌肉内注射。
- 药物相互作用
-
磺达肝癸钠与那些可增加出血危险性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出血的风险会增加(见【注意事项】部分)。 口服抗凝药(华法林)、血小板抑制剂(乙酰水杨酸)、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吡罗昔康)以及地高辛不影响磺达肝癸钠的药代动力学。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所使用的磺达肝癸钠剂量(10mg)高于目前磺达肝癸钠适应症所用的推荐剂量。磺达肝癸钠既不影响华法林INR的活性,也不影响在使用乙酰水杨酸或吡罗昔康治疗时的出血时间,也不影响稳态下的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 使用另一种抗凝药物治疗的后续治疗 如果后续治疗将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首次注射通常应在末次注射磺达肝癸钠一天后给予。 如果需要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后续治疗,应继续使用磺达肝癸钠治疗直至达到INR目标值。
- 药物过量
-
磺达肝癸钠使用推荐剂量以上的剂量可能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没有已知针对磺达肝癸钠的解药。 与出血并发症相关的药物过量应终止治疗,并寻找主要原因。应考虑进行适当的治疗如外科止血、血液置换,输注新鲜血浆以及血浆置换。
- 药理毒理
-
药物治疗学分类,抗血栓药物。 ATC编码:B01A×05 药效学作用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活化因子X选择性抑制剂。其抗血栓活性是抗凝血酶Ⅲ(ATⅢ)介导的对因子Xa选择性抑制的结果。通过选择性结合于ATⅢ,磺达肝癸钠增强了(大约300倍)ATⅢ对因子Xa原来的中和活性。而对因子Xa的中和作用打断了凝血级联反应,并抑制了凝血酶的形成和血栓的增大。磺达肝癸钠不能灭活凝血酶(活化因子Ⅱ),并对血小板没有作用。 磺达肝癸钠在2.5mg剂量时,不影响常规凝血实验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凝血时站(ACT)或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也不影响出血时间或纤溶活性。但是,也有2.5mg剂量升高aPTT的罕见自发报告。 磺达肝癸钠不会与来自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浆发生交叉反应。 临床前安全性资料 基于传统的药物安全性、重复剂量毒性和生殖毒性研究,非临床的研究数据显示其对人类没有特殊的危害。由于有限的药物暴露,动物研究数据还不足于表明其对生育方面的毒性作用的情况。
- 药代动力学
-
吸收 皮下给药后,磺达肝癸钠能完全快速地被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00%)。年轻健康受试者皮下单次注射磺达肝癸钠2.5mg后,血浆峰浓度(平均峰浓度,mean Cmax=0.34mg/l)在给药后2小时达到。给药后25分钟达到血浆平均峰浓度值的半数值。 在老年健康受试者中,磺达肝癸钠经过皮下途径给药后,在2-8mg剂量范围内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呈线性关系。每日一次给药后,稳态血浆浓度在给药后3-4天获得,Cmax和AUC增加1.3倍。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接受磺达肝癸钠2.5mg每日一次后平均稳态药代动力学参数估计值:Cmax(mg/l)-0.39(31%),Tmax(h)-2.8(18%)以及Cmin(mg/l)-0.14(56%)。在髋关节骨折的患者中,磺达肝癸钠稳态血浆浓度:Cmax(mg/l)-0.50(32%),Cmin(mg/l)-0.19(58%),这与他们的年龄大有关系。 分布 磺达肝癸钠的分布容积是有限的(7-11升)。体外,磺达肝癸钠以剂量依赖血浆浓度结合的形式高度特异地结合于抗凝血酶蛋白(在0.5-2mg/l的浓度范围内为98.6%-97.0%)。磺达肝癸钠与其他血浆蛋白结合不明显,包括血小板因子4。 由于磺达肝癸钠与ATⅢ以外的血浆蛋白结合不明显,预期不会与其他药物发生蛋白结合置换方面的相互作用。 代谢 尽管没有得到全面的评价,没有有关磺达肝癸钠代谢,特别是形成活性代谢物的证据。磺达肝癸钠在体外不会抑制CYP450(CYP1A2,CYP2A6,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或CYP3A4)。因此,预期磺达肝癸钠在体内不会通过抑制CYP介导的代谢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排泄/消除 在年轻和老年的健康受试者中的消除半衰期大约分别为17和21小时。磺达肝癸钠64-77%被肾脏以原形药物排泄。 特殊人群 儿科患者:磺达肝癸钠未在该人群中进行研究。 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会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老年人对磺达肝癸钠的消除能力会减低。大于75岁的老年人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其血浆清除率比[65岁的患者低1.2-1.4倍。 肾功能损害患者: 与具有正常肾功能的患者相比(肌酐清除率]80ml/min),轻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50-80ml/min)的患者其血浆清除率低1.2-1.4倍,中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30-50ml/min)的患者其血浆清除率平均低2倍。在重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其血浆清除率比正常肾功能患者低5倍。在中度肾功能损害和重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相关的终末半衰期值为29和72小时。 预防静脉血栓 采用接受磺达肝癸钠的下肢骨科大手术(MOSLL)患者数据,包括肌酐清除率低至23.5ml/min患者的数据,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经模型模拟显示,预计肌酐清除率20-30ml/min患者接受2.5mg隔日给药的平均磺达肝癸钠暴露量,与轻中度肾功能损伤(肌酐清除率30-80ml/min)患者接受2.5mg每日一次给药的暴露量相似(参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性别:根据体重调整后没有观察到性别差异。 种族:由于种族不同可能导致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没有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然而,在亚洲(日本)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研究与白种人健康受试者相比没有显示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差异。类似地,在进行骨科手术的黑人和白人之间没有观察到血浆清除率的差异。 体重:磺达肝癸钠血浆清除率随体重增加而增加(每增加10公斤体重,其血浆清除率增加9%)。 肝功能损害者: 预期在轻至中度肝脏功能受损的患者中,非结合磺达肝癸钠浓度无改变,因此根据药代动力学资料不需要调整用药剂量。与正常肝功能受试者比较,在中度肝脏功能受损(Child-Pueh分级B)的患者中,单次皮下给予磺达肝癸钠后,Cmax和AUC分别降低22%和39%。在肝脏功能受损受试者中,血浆磺达肝癸钠浓度较低应归因于ATⅢ血浆浓度较低,因为与ATⅢ的结合降低,所以导致磺达肝癸钠的肾脏清除率增加。 尚未在重度肝脏功能受损患者中进行磺达肝癸钠药代动力学试验(参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 儿童用药
-
本品在17岁以下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没有研究。
- 老人用药
-
由于肾功能会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老年人对磺达肝癸钠的消除能力会减低。大于75岁的老年人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其血浆清除率比[65岁的患者低1.2-1.4倍(详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部分)。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有来自孕妇使用磺达肝癸钠的适当的资料。动物研究由于药物暴露有限而不足于说明磺达肝癸钠对妊娠、胚胎/胎儿发育、分娩和产后生长的影响。除非明确需要,磺达肝癸钠不应用于孕妇。 磺达肝癸钠可泌入大鼠乳汁中,但尚不知磺达肝癸钠是否能分泌入人乳中。在使用磺达肝癸钠治疗期间不推荐哺乳。然而婴儿尚不太可能通过口服吸收。
- 药品本位码
-
86980476000011